急性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危害为主的急性全身性流行症,简称急性肝炎。 其起病急,以疲倦、胃口减退、厌油、肝功能反常为首要表现,部分病例可呈现黄疸。 多种肝炎病毒可引起急性肝炎,依照病原学明晰分类的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5种肝炎病毒。 这5种肝炎病毒均有传染性,其间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首要经粪-口途径传达,乙型、丙型、丁型肝炎病毒首要经血液、体液等胃肠外途径传达。 不同类型的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具有一起的临床表现,均有潜伏期,典型的临床通过表现为急性黄疸性肝炎或急性无黄疸性肝炎。 急性黄疸性肝炎总病程2-4个月,可分为三期,即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 黄疸前期起病较急,表现为乏力、胃口减退、厌恶、吐逆、厌油、腹胀、肝区痛、尿色加深等,且80%患者有发热、伴畏寒。 新生儿时期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仅少量患儿(约5%)可自发铲除HBV,大都转为缓慢乙型肝炎。 成年时期感染HBV,大部分患者可自发铲除HBV (90% -95%),少量(5%-10%)患者开展为HBsAg阳性缓慢乙型肝炎。 由一种或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病程至少继续6个月以上的肝坏死和炎症称为缓慢病毒性肝炎,简称缓慢肝炎。 临床上可有相应的症状体征和肝功能反常。但也可无显着临床症状,肝组织学有坏死和炎症。 病程呈波动性或继续进行性,如不给予恰当的医治,部分患者可开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缓慢肝炎可有或无显着的临床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伴有肝病面庞、肝掌、蜘蛛痣等体征。 临床症状、体征细微或缺如,肝功能目标仅1或2项轻度反常,B超查看肝脾无显着反常改变为轻度缓慢肝炎。 中度缓慢肝炎症状、体征、实验室查看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B超可见肝内回声增粗,肝和(或)脾轻度肿大,肝内管道(首要指肝静脉)走行明晰,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无增宽。 重度缓慢肝炎有显着或继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伴有肝病面庞、肝掌、蜘蛛痣、脾大并扫除其他原因。 实验室查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或)谷草转氨酶(AST)重复或继续升高,白蛋白下降或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反常、y-球蛋白显着升高。 除上述外,凡白蛋白不高于32g/L,胆红素大于5倍正常值上限、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40% - 60%,胆碱酯酶显着下降,四项查看中有一项达上述程度者即可确诊为重度缓慢肝炎。 此外,重度缓慢肝炎B超查看可见肝内回声显着增粗,散布不均匀;肝外表欠润滑,边际变钝,在肝内管道中走行欠明晰或轻度狭隘、歪曲;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增宽;脾大;胆囊有时可见“双层征”。 重度缓慢肝炎预后较差,假如不进行正规的医治,约80%的患者5年内开展成肝硬化,其间少部分可转为肝癌。